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
阳光明媚的午后,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咖啡厅里,香港作曲人张家诚品着咖啡,时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,时而在电脑上敲打着字。
近日,香港作曲人张家诚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。张家诚喜欢在咖啡厅创作,只要有笔记本电脑或纸笔,他便能创作。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
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,尤其是近十年来,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,便利港人生活、学习和工作的措施也陆续出台,越来越多港人来内地发展。被香港媒体称为“TVB御用作曲人”的张家诚,便是其中一员。
“我在香港已经待了那么久,写了超过500首歌,要勇敢跳出舒适圈,去另一个城市发展。”张家诚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,内地很大,有很多机会;选择来京发展,因为这个城市“很有文化且有格局”。
近日,香港作曲人张家诚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,内地很大,有很多机会;选择来京发展,因为这个城市“很有文化且有格局”。资料图为张家诚。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
内地城市各有特色,改革开放带来更多机遇
近十年来,内地影视、音乐等文娱产业快速发展。张家诚表示,歌迷可通过网络免费或很便宜地听音乐,同时也能接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品。随着内地越来越开放,音乐人的机会更多了。
张家诚在内地的工作很充实:与歌手合作歌曲,为电影主题曲配乐,参与评委工作等。“与在香港相比,增加了很多可能性。”他创作的普通话歌曲和配乐作品也越来越多。
“北京的开放和包容是来之前没有想象过的。”张家诚喜欢在咖啡厅创作。“这里装潢漂亮,空间也很大。点一杯咖啡,坐几个小时,也不会有人赶你走。”
创作之余,,张家诚喜欢到国家大剧院听音乐剧,到天桥剧场看舞台剧,有空会逛798艺术区、故宫和老胡同。他也喜欢摄影和美食,会拍下在京的所见所闻,也品尝卤煮、豆汁儿等地道小吃,北方冬季的干燥和相对油腻的饮食都已适应。
近日,香港作曲人张家诚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。他说,内地很大,有很多机会;选择来京发展,因为这个城市“很有文化且有格局”。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
近年来,有香港艺人来内地发展后迎来演艺生涯高峰。张家诚认为,到内地能做的事很多,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,可以开拓很大的空间。
北京的格局、上海的国际范、成都的休闲生活、汕头的美食……张家诚近十年到过内地多个城市,在他眼中,内地城市各具特色。
作品写入拼搏精神,勉励港青努力奋斗
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,张家诚受特区政府邀请,为庆回归主题曲《前》作曲。他希望把在蓝天下香港人好像一家人般拥抱着的感觉,写在歌曲里面,透过音乐以正能量和温暖鼓励香港的朋友。
而受邀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回归主题曲《我们会更好》作曲时,他在作品中加入笛子等中华传统乐器元素,希望结合中西文化,讲述香港从100多年前的小渔村建设成如今国际大都市的故事。
“未来的生活会更好。”这位作曲人说,国家对香港一直非常照顾,未来肯定还会如此。香港有自己的优势,对国家发展也很重要。